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的矛盾
作者:林腾飞    编辑:wangen    浏览量:110    更新时间:2024-04-19 16:44:54


孩子儿童时期与他人发生矛盾很常见, 家长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价值观形成造 成不良影响;相反,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妥善解决问题, 还有助于他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前期调研,结合自身带娃经历,我想就此问题浅谈几点意见。

一、家长的四类不良表现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问题时, 家长一般会出现四类不良表现。

一是保守型,降心相从。有的家长过度信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让孩子用妥协、退让、吃亏的方式解决与他人的矛盾。有的家长好面子, 怕别人说自己护犊子,总是不问是非,当着对方家长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示自身家教严格、不徇私情

二是冲动型,睚眦必报。有的家长见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不分情况,一味强调让孩子打回去,甚至亲自出手教训对方孩子。有的家长格局小,好冲动,将孩子之间的一般性矛盾升级到家长之间的激烈冲突。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外被人欺负,就责怪孩子窝囊,不仅不加安慰,甚至还责罚打骂,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三是粗略型,草草了事。有的家长简单化处理问题,仅仅把缠斗的孩子拉开,对口角中的孩子加以制止,不会进一步了解矛盾原因,也没有跟上思想工作。有的家长用成人的标尺去度量孩子的世界,缺乏对孩子的共情。抢了一块糖、碰倒了堆好的积木对大人来讲是不算什么,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是天大的事。

四是焦虑型,瞻前顾后。有的家长很纠结,当孩子和他人闹矛盾时,想让孩子退让,又怕他受委屈;想让孩子反击,又怕他把事闹大。想替孩子出头,又拉不下脸;想让孩子自己解决,又不放心。想让孩子和别人玩,怕他被欺负;想把孩子圈在家,又怕他没朋友。

二、家长要把握的四个辩证关系

要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矛盾,应准确把握四个辩证关系。

一是既不能过于轻视,又不能大惊小怪。当前,虽然未成年暴力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校园欺凌、 未成年人犯罪等事件仍层出不穷, 孩子入学后,家长更要对该问题引起重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家长太过敏感,发现孩子与别人发生小摩擦就大惊小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其实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孩子一些轻度的推搡、拍打并无恶意,只是他们的交流方式而已。

二是既不能过分干涉,又不能袖手旁观。家长如果凡事都为孩子出头,就会使孩子失去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成为妈宝。如果一发生矛盾就去找对方孩子、找家长、找学校,就会让别人忌惮与自己孩子交往,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但有些情况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或不是孩子个人能够处理的,家长就必须果断出手。

三是既不能放之任之,又不能限制交往。因孩子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家长有必要帮孩子选择交际圈来规避矛盾和伤害,比如让孩子远离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的圈子。但家长要同时认识到,孩子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只要处理得当,他们的矛盾很快会化解;如果为了回避矛盾把孩子圈养起来,他终究长不大,未来也经不起风雨。

四是既不能依靠暴力,又不能一味退让。当孩子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时,就会变成遇事不爱思考、喜欢意气用事的莽夫。要让孩子知道,以暴制暴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但也要明白,退让不能解决所有矛盾,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对孩子来讲,反抗欺侮的勇气和对抗暴力的能力就是最有力的


三、四条应对妙计

那么家长该如何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问题呢?结合以上总结分析,最后与大家分享四条应对妙计。

第一计,以静制动把化解矛盾的机会先留给孩子。当孩子正在与他人发生摩擦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观察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并事后对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和纠正,同时预判眼前情况是否可控,必要时及时上前处理。处理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控制情绪,大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只会让孩子觉得事情很严重,内心产生压力或种下仇恨。当孩子受到委屈,家长要注意抚平其情绪,表示理解和关心,使他产生安全感和对家长的信任感。

第二计,远交近攻从内部外围多方入手解决问题。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倾听,不要妄下结论,一者弄清事实真相, 二者让孩子宣泄出情绪,三者与孩子建立顺畅沟通,待其情绪平复,再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使孩子明辨是非、收获成长。另一方面, 如果孩子多次与同一对象发生冲突,或者在校总是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情绪低落、逃避交际,家长就要及时找对方家长和老师沟通,合力帮助孩子解决困境。

第三计,放虎归山将孩子大胆放归属于他的天地。陶行知先生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孩子间的矛盾大多很快会烟消云散,往往前一秒闹过下一秒和好,家长首先要做到宽容,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主动交往。当孩子与他人打成一片时,会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当朋友多了,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也会多一层保护。

第四计,对症下药对不同特点、不同阶段分类施策。有的孩子天生好斗,经常打架挑事,家长就要把他往绵羊的方向培养,引导其宽容谦让,并严加约束。有的孩子天生怯懦,经常被人当软柿子捏,家长就要把他往老虎的方向培养,让他强身健体,砥砺胆气,敢于在欺侮前大声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家长要着重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并为他立规矩;上学后要逐渐提升其道德法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来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