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岁孩子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上)
作者:人民日报    编辑:luyj    浏览量:64    更新时间:2024-03-26 11:44:30


孩子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只有破译这些成长的密码,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照亮未来的旅程。

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可循,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1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年

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前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但也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面对这个时候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便能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在穷极一生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

因此,如果孩子幼时,尤其是1岁左右,能在家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成长,孩子便会形成极具安全感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过分敏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此外,他也提到,如果孩子哭闹,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不要不理不睬。

换句话说,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举动”。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在安抚孩子的时候,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些“回应”,帮孩子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样孩子才会感知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不会处处表现得很惊慌。

2岁:“不”字当头,培养孩子幽默感的一年    

2岁开始,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意图。对待这么小的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父母需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当孩子2岁时,也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关键一年。

家长要试着发现孩子的“幽默感”,支持孩子的“任性”,让孩子能表达自己。就像很多古灵精怪的孩子,在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情况时,会忽然地说句“小大人”一样的话,一下子就“暖场”了,大家都笑呵呵的。

其实,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些“趣味性”的电影,动画片,或者帮孩子拓展自己的兴趣点,让孩子思维更加活络,对各种事物都有“独特见解”。

让人开心是一个神奇的能力,如果孩子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家长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

3岁: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年

3岁孩子友善平静,比较有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清华校长曾说:

我们未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孩子,在未来注定会被淘汰。

三岁开始,孩子便天马行空,开始在有了一定认知后,用更多感官感受周边的环境。
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创造力,是在“胡闹”中完成的。

像包饺子的时候,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创意比赛,各种小动物的饺子新鲜出炉。

又像吃饭时,有的孩子非要把火腿和烙饼交替“垒起来”,做个“大汉堡”。

很多家长,光是想到面粉满屋、餐桌凌乱的这些画面就头疼,于是开始阻止孩子。

但其实,这才是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家长们善于引导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画画、捏泥巴、编故事,哪怕是玩面粉。

孩子都能养成积极思考、极具创造力的思维模式。

4岁:孩子变身“语言小天才”的一年

四岁的时候,孩子会变身“小话痨”,什么都想表达,会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

但这时候,孩子也可能会存在表达不畅的情况。

所以,在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高速期,家长一定要帮孩子理清逻辑,表达清晰。家长可以在孩子表达后,用清楚的语言重复表达孩子的话语意思,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有语境感。

此外,四岁的孩子,每天能有“十万个为什么”,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孩子,引导孩子表达。

5岁:亲子关系融洽发展的一年

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变得安静、有节制、更顾家了。他逐渐对家产生更多的心理依赖,希望能在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此外,孩子也会在这时候,更依赖母亲,希望得到母亲的肯定和支持。

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关注孩子的表达和变化。当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得更加耐心,不要显得不耐烦。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