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情绪镜子”,镜映孩子内在的情感,见证孩子自发的修正
作者:天雅    编辑:luyj    浏览量:171    更新时间:2024-02-27 17:20:19


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情绪失控时,许多家长都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担心过于迁就孩子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另一方面又害怕严厉批评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既能够有效引导孩子、又不损害亲子关系的解决方案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胡搅蛮缠的背后,是无法处理的外在困境和不会表达的内在混乱。家长要做的,是成为他/她的镜子。

在育儿的道路上,无数父母都曾遭遇过孩子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乱发脾气的场景。这些时刻,对于家长而言,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父母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比如:

由于下雨,周末不能野餐,孩子却不管不顾,使劲吵着要去;

早上赖床迟到被批评,孩子却冲你发脾气,怪你不叫他起床……

在育儿的道路上,孩子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乱发脾气的情形确实令许多父母感到棘手和恼火。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家长选择容忍或忽视,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放肆,仿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如果家长选择严厉纠正、训斥甚至惩罚,虽然孩子可能会暂时收敛,但这样的做法却可能疏远亲子关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既能够良性转化孩子行为,又不伤害亲子关系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1孩子为何发脾气?

在讨论解决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探究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外部环境因素,即孩子可能面临着一些外部的挑战或困境,但他们缺乏足够的应对策略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举个例子:

12岁的妮妮从学校回到家,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

妮妮:我考试考砸了,都怪你。

妈妈:怪我什么?

妮妮:那天我在房间复习,你一直在客厅看电视,吵死了。

妈妈:没有啊,我只看了30分钟,就没有再看了。

妮妮:那也影响到我复习了!都是你的错。

妈妈:够了!明明是你自己没复习好,别反过来责怪我!

妮妮看到妈妈生气了,不敢继续争论,哭着跑进了房间。

母亲的话确实有其道理,妮妮自身确实难以承认和面对考试失败的挫折,转而将责任归咎于母亲。然而,母亲直接指出这一点并与女儿争论,不仅无法让女儿感到安慰,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她的心烦意乱,进而破坏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实际上,真正触动妮妮情绪的并非母亲晚上看电视这一行为,而是她付出了复习的努力却仍然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挫败感。她对于如何应对这种困境感到迷茫。如果母亲能够洞察并理解妮妮所面临的这一外部挑战,那么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另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内心状态混乱,但他们并不清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或者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感到困惑和不确定。举个例子:

七岁的多多放学后,因学校原计划的动物园参观因雨取消而倍感失落。他带着这股情绪匆匆跑进厨房,向正在忙碌的母亲倾诉这一变化。然而,母亲因专注于烹饪,只简单地回应了一个“噢”,并未给予他足够的情感支持。

晚餐时分,多多的情绪进一步影响了他的食欲。他拒绝进食母亲准备的食物,反而坚持要吃饺子。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母亲为他煮了最喜爱的韭菜饺子。然而,多多仅尝了一口便拒绝继续进食。随后,他又提出要吃花生汤圆,这一连串的要求让母亲感到困扰和疲惫。

在情绪的驱使下,母亲忍不住呵斥了多多。这一突如其来的严厉回应让多多倍感委屈,他立刻泪水涟涟,情绪失控。在哭泣的同时,他开始摔碗扔筷子,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其实妈妈已经在努力满足多多的需求了,但多多似乎并不满足,还不断为难妈妈,给她添堵。为什么会这样呢?

多多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并非晚餐的选择,而是如何化解因动物园之行未能如愿所带来的失望与愤怒。若我们能洞察并理解多多内心的情绪波动,那么事情或许会有更好的转机。

2看见孩子的无助,转化他的混乱

换言之,当一个孩子表现出无理取闹和乱发脾气时,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可能是:“我现在感到极度无助和内心混乱,我需要帮助。”此时,父母应当避免否定和指责,亦不应顺从和纵容,而应洞察孩子的无助感,协助其转化内心的混乱情绪。这具体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孩子的现实困境

野餐的取消、因迟到而受老师批评、考试不佳等事件,在成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对孩子而言,却具有重大意义。这些经历在他们心中象征着失控、羞耻和挫败。

当孩子面临困境,不知所措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推卸责任、乱发脾气等方式来逃避内心的羞耻和挫败感。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首先尝试理解并承认孩子的困境,例如说:

天气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透,确实很无奈;

早起不容易,迟到被老师批评确实挺尴尬的;

认真复习了却没考好,确实是会让人难受的……

这样的回应有两个意义:

第一,让孩子意识到他正在面临一个困境;

第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通过承认孩子的困境,我们实际上是在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这样的做法减少了孩子选择回避的理由,增加了他们积极应对挑战的动力。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去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第二步:镜映孩子的内在情绪

就像孩子需要通过物理镜子看见自己,从而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当孩子内在情绪混乱时,父母同样需要成为孩子的“情绪镜子”:通过语言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当孩子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情感后,混乱会消失,理智会回归。

另一位妈妈小玲,曾面临跟多多妈妈相似的处境。因为下雨,学校取消了春游计划,女儿闷闷不乐。当时小玲采取了另一种回应方式——

她如实镜映女儿的样子和情绪:“我看到一个没有笑容的小女孩,她似乎很不高兴。”女儿气鼓鼓地瞪了小玲一眼:“哼!我非常不高兴!”接着女儿讲述春游被取消的事情,并开始吐槽天气、抱怨老师。“我想,你肯定很失望,对老师很不满吧?”小玲继续镜映道。女儿长长叹了一口气:“就是的!谁叫老师说话不算话。”小玲回应:“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听到这句话,女儿的怒气似乎消减了一些:“其实也不能全怪老师,是天气的原因,老师也没办法。”“现在听起来,你好像对老师没那么愤怒了。”女儿点了点头:“嗯,老师说了,等天气好了会重新安排。”说完,女儿便回房间写作业了,之后再没抱怨过这件事情。这就是父母运用“镜映”,帮助孩子识别混乱情绪、转化不合理信念的过程。 以上这两个步骤听起来很简单,但要要真正做到却相当难。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我们习惯评价教育孩子。

当一个孩子感到失控、羞耻和挫败时,不仅很容易情绪化、乱发脾气,同时还有一系列偏激的思想观念。比如:因为下雨去不了春游,孩子会发脾气,还会埋怨老师失信;自己考试考砸了,孩子会发脾气,还会怪妈妈看电视;面对此类情形,我们常常会忍不住给出评价,纠正孩子:“这是天气的问题,不能责怪老师。”“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能诬赖我。”

然而实践证明,面对一面镜子,孩子需要的是“映像”,而不是“说教”。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状态时,他听不进任何话,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只希望我们倾听他此刻的想法,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只有在一个被接纳和涵容的安全环境中,孩子才能正确思考,做出正确举动。即便不喜欢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孩子也希望由自己决定下一步的修正措施。因此,在充当孩子的“情绪镜子”时,父母不需要代入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只需如实镜映孩子的内在情绪情感。

其二,我们自己不曾被镜映过。

很多父母,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涵容的环境里。当我们因失控、羞耻和挫折而产生情绪混乱时,大人通常会通过批评、说教,甚至惩罚的方式,强行要求我们做出改变。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内在真实的情绪情感,从来不曾被镜映过,也不曾被识别和转化。因此,当孩子无理取闹、情绪失控的时候,要我们去镜映孩子,就会变得尤为困难。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而是寻找一面“情绪镜子”,镜映自己的情绪情感。

我们可以尝试加入家长互助团体,从中诚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团体其他人的镜映,照见自己的感受;可以尝试进入一段咨询关系,从中释放自己内在压抑的情绪,通过咨询师的帮助,一点点完成识别和转化。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关怀,抱抱那个曾经充满无助、混乱的内在小孩,让自己的内在情绪慢慢被接住,在自我关怀中给自己赋能,陪伴内在小孩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自我整合。

以一个成人姿态陪伴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需要学习的功课。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变成熟。

 

最后补充一点,当孩子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乱发脾气时,转化他内在混乱的情绪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它往往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我们未必能做到时刻围绕着孩子的需求转。毕竟,我们也有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也很不容易,我们也需要关照自己的情绪情感。

当实在做不到的时候,不妨试着承认自己的困境,镜映自己的无助:我很想对孩子好一点,为他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我已经尽力做完我能做的部分了,剩下没做到的,是我还需要成长的地方;无论如何,我要先理解并照顾好自己,然后再去拥抱我的孩子……

先关照自己的情绪情感,再去做一面「情绪镜子」——镜映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见证孩子自发的修正与改变。如此,便已足够;如此,便已很了不起。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