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摔倒,奋起直追:人生不止有起点!
作者:佚名    编辑:luyj    浏览量:513    更新时间:2021-01-11 17:49:48


在一场重要的体育比赛中,起步就是个大跟头,接下来,你会选择怎么做?

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第一站U8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8岁的马子惠刚出发就不慎摔倒。但她没有犹豫,立刻爬起来追了上去。靠着惊人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她在鼓励声中不停追赶,50米、40米、30米、20米……马子惠接连超过前面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最终,马子惠顺利进入决赛并夺得了该项目的冠军。

这段视频被马子惠的教练张瑞传到网上后,获得了超500万网友点赞。很多网友在视频下也不吝赞美:“她站起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赢了”“那种全力奔跑的姿态太感人了”“她在闪闪发光呀,莫名感动”。

是啊,即将挥别开头就摔了个大跟头的2020年,此时此刻,这样的鼓舞给了我们极大的触动,跌倒了就爬起来,奋起直追,什么时候都不晚。

01栽了个大跟头,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

“失败是成功之母”简直是老生常谈,但是要想做到,却没有那么容易。

一声枪响,眼看着其他选手嗖得冲向前去,对于跌倒在短道速滑比赛起点的任何一个选手来说,都是绝望的,心态不崩是不可能的。就算能马上爬起来坚持完成比赛,在心理上,也不可能奔着第一往前冲了,毕竟就那么短的赛道。

可是马子惠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奇迹:起点一手烂牌,终点打出王炸。这也正是这条视频最感动我们的地方:世界上有奇迹吗?有!但它永远只属于不认命、不放弃、拼尽全力的人。

给过我们同样感动的,还有今年这两位热点新闻人物。一个是为前夫冤案奔波27年的宋小女,经历人生种种磨难后,眼里依然有光;一个是被患者砍成重伤的眼科医生陶勇,从医生到病人,他将人生挫折转化成“资源”,更深刻地探讨医学本质。不能再上手术台、拿起手术刀的他,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当起了“护眼使者”。在这两个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他们遭遇比常人更大的挫折之后,所做出的一种积极选择,所拥有的一种人格精神:遭遇再多不幸,也要努力散发光芒。

原来,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一直都有选择的主动权。命运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选择松手,就萎靡不振;选择紧握,就力量满满。

02被误解的挫折教育

相信每一个看到这条超燃视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同款强大内心、品质坚毅的娃。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面对困难这么容易放弃?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遭遇失败只会哭个不停?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批评不得、一点也输不起?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多元而混乱的时代,尤其近期频频爆出某某小孩抑郁跳楼自杀的新闻,家长们都或多或少伴有一种焦虑难安的心绪,内心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截然不同的心态?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在TED论坛发表了关于“坚毅品质”的演讲,其中讲到面对失败时,两类不同反应的孩子的心态是如何在养育过程中形成的。

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依然能够保持坚毅乐观的品质,调整自己,去追赶,去进步,和成长型心态有很大关系。

面对挑战和失败,具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相反,具有固定型心态的人,会将这些解读为“我不行”的证据,认为自己不够好,或者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够好。

可见,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的人很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内心深处是否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遇到考试失利,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天资不足,怨天尤人;相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当压力来袭,越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次失利不算什么,他们更在意自己从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非只在意结果。

那么,两种不同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总是被教育“一定要赢”,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被鼓励“要努力去赢”。

成长型思维的父母经常能够在孩子努力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我们始终相信,孩子面对挫折的底气,首先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接纳。

正如宋小女身上始终保有那份热情和天真,力量根源是原生家庭和前夫曾给予了她无限的爱和包容,陶勇面对噩梦般的人生意外,挺过来的精神支撑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家庭养育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爱、愉悦、有价值,那他便会在身处黑暗中学习如何自爱、自律、超越。

而很多父母却做着相反的事情。

他们坚信孩子受不了挫折,是因为挫折太少;

孩子输不起,是因为输的不够多;

孩子不够出众,是因为目标太低。

所以有的父母故意给孩子“挖坑”制造困难,

对孩子的行为挑刺,时时打压、贬损、训斥……

他们把挫折教育理解为了“打击教育”。

事实上,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挖坑,而是帮他迈坎儿;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爸妈和孩子共进退,给予情感和认知上的支持,从中建立不易推倒的抗挫力!

03通向成就的道路上,成倍的努力坚持是绕不过去的

人生不是只有起点,但是没有实力积累的人,也同样抓不住转折点的超车机会。不是每一个起点摔倒后的奋起直追,都能弯道超车,反败为胜。反败为胜的转折点,在于马子惠日积月累的扎实功力。

通向成就的道路上,除了挺过挫折的能力,成倍的努力坚持是绕不过去的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我们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上。一方面,要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广泛的尝试,才能找到孩子们愿意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一旦定下来自己的方向,要鼓励孩子们坚持,不断地投入努力。

还记得江苏徐州的3岁萌娃曦曦吗?她叉着腰站在乒乓球桌边,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坚持挥拍,竟然每个球都打中了。曦曦爸爸表示,孩子只学了20节乒乓球课,现阶段还在练习挥拍,虽然练习反复枯燥,让她忍不住大哭,但女儿没有放弃,学习乒乓球是曦曦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曦曦爸爸希望通过打球教会她坚持。

喜欢也好,热爱也罢,没有一种成功不是伴随着汗水与付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sson)追踪研究了音乐、体育、舞蹈、钢琴、国际象棋、职业高尔夫球等领域的世界级高手,发现他们的成就,差不多都经过了至少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简单地投入时间。

1首先,要专注于整体表现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方面,设立一个改进目标;

2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

3最后,积极寻求外界的反馈,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直到达到目标。

刻意练习是件苦差事,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枯燥乏味的阶段。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够体验到突破的巨大成就感,让你的喜欢真正成为你的实力。而坚持刻意练习的不二“法宝”,就是培养习惯。

大量研究发现:当你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练习的习惯时,自然就会坚持下去。

有一位作家,记录了161位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创作者的普通一天,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每天习惯于用数小时进行刻意练习。

无论是多么美好的理想,优秀的创意,或喜爱的事业,实现的必经之路都是:坚持练习!

幸好,人生不是只有起点;幸好,人生很长,还有无数个转折点。

面对起点的慢人一步,不气馁,遇到转折点,用实力狠狠抓住,靠的就是坚毅的品质。

正如52岁才开始创业的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所言:“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坚毅的地位。

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积累坚持、坚毅的力量!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