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奖励最给力?
作者:苍然    编辑:kangjj    浏览量:737    更新时间:2020-12-24 22:43:49
 

学堂君偶然打开了一个名叫“李华的悲惨人生”的游戏——

高中生李华多年来一直很喜欢英语作文,但不得门路,饱受英语作文的困扰,在一批批高中生“前仆后继”的帮助下,其水平依旧毫无进展。

李华妈妈面对着自家娃儿望不到尽头的高中生涯,潸然泪下,眼看着期末考试又要到来,她终于手一挥做出决定:只要李华的英语作文考到15分,就带李华去吃一顿大餐。

李华爸爸深思熟虑后摇头:娃儿不容易啊,变秃了但没变强,多给点奖励说不定效果更好。这样吧,考到15分,不仅去吃一顿大餐,还送一套心心念念的模型。

好丰厚的奖励啊,爱了爱了!李华大喜过望,开始努力。

期末考试到了,李华的英语作文会——

A. 发挥超常,考到了20分。

B. 发挥失常,只考了10分。

请选择答案,此处可购买存档卡进行存档,点击“继续”按钮可继续游戏。

学堂君按下“继续”,眼前突然跳转出多个画面现场,紧接着整个人被拉入其中,失去了意识……

两个策划的吵架现场:高奖励下李华的期末分数设定

关于李华期末英语作文分数的设定,游戏策划AB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策划A率先发难:“李华当然是超常发挥了!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奖励通常会导致动机和努力的增加,进而导致更高的绩效。李华爸爸提供了更高的奖励,这会促使李华努力写英语作文,提高分数,没毛病!”

策划B扶了扶眼镜:“然而你忽略了李华的人设。人设里清清楚楚写着,‘高中生李华多年来一直很喜欢英语作文’,这说明,即使拿不到高分,写英语作文对李华来说仍然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任务。”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在进行愉快的任务时,李华的内在动机应该非常高。相较于奖励等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会对行为产生更强的影响,高奖励可能会损害李华的内部动机,导致发挥失常。”

策划A眉头一皱,感觉事情不简单:“……你也要考虑一下客观现实吧。如果想让一个小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每天乖乖练琴,一共一颗糖怎么够,最起码要每天一颗糖。你那些自称‘心理学科研狗’的朋友如果要招被试,即使报名的人对研究非常感兴趣,你也不能否认,10分钟给5元和10分钟给10元的数据,效果可能就是不同。再说了,老板一说加工资,你还不是心血来潮把完美的策划案又改了好几版……”

策划B拿出一沓文献:“喏,你看,高奖励也可能导致一些有害影响。比如说,如果李华在考试中想起了爸爸提供的高额奖励,这会干扰他的注意力,导致分数下降;此外,李华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奖励上,也会让自己感到紧张焦虑,在考试期间产生更大的压力,进而发挥失常。再者说,李华的英语作文水平着实有限,不管给低奖励和高奖励,效果都差不多,分数也没法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期望高奖励带来高分数,还有什么必要吗?”

看着策划A还想争论,策划B微微一笑:“当然,很多玩家肯定跟你想法一致,如果我们设定李华发挥失常,那么……氪金存档它不香吗?”

==策划B心理学朋友的科普现场:复杂的奖励机制==

朋友心理汪拉住了从争吵到动手的策划AB,开启了小课堂:

“在实验室环境下的认知任务,特别是在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高认知能力的任务(如数学加法、字谜)中,研究者很难说明高奖励能够改善绩效[3]。游戏里面的英语作文写作也可以看作类似的认知任务,此时高奖励失去了效用。研究者发现,高奖励只在一些任务上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很难推广到其他任务中,比如认知任务。在这些任务中,高奖励只有非常小的积极影响,而不能让我们打鸡血般高呼‘冲鸭’。”

“奖励究竟通过什么途径对任务产生激励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桥梁是参与者的内部动机。研究者发现,不论奖励高低,参与者的动机都没有太大的差别[3]。放在李华身上,即不管给李华高奖励还是低奖励,李华想提笔写英语作文的冲动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忽略奖励,只关注参与者的内部动机,我们可以发现,内部动机及努力程度与绩效呈正相关。从这点来看,真正对成绩有影响的不是奖励多少,而是李华自己的内部动机和努力,内部动机越强,越努力,成绩越高。”

听到这里,策划A疑惑地问:“刚刚你提到,在像写英语作文、猜字谜、数学加法这些对认知要求较高的任务中,没法证明奖励多少对绩效有更积极的影响,那在其他任务中,奖励也无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吗?”

心理汪赞许地点点头:“这是一个好问题。不同的任务会应用到不同的理论机制,例如算术、字谜等典型的可以在实验室完成的任务,更多涉及到认知的理论基础;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除了需要基本的认知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身体运动技能;还有一些只涉及运动技能或体力劳动的任务[1]。不同的理论机制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环境中任务应用的理论机制来预期绩效。”

“需要较多运用认知能力的任务,更容易受到高奖励的负面影响,如内在动机与注意力的降低[1],或者高奖励可能导致我们采取更加保守的任务完成策略,从而降低了找到较好解决方案的机会,不利于表现。而仅需要运动技能的任务,例如流水线上的人工作业,则较少受到高奖励的负面影响。”

策划B有些困惑:“那为什么当李华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即使老师许诺了高奖励,他的成绩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呢?”

“因为有些运动也需要认知的参与~”心理汪说,“比如说篮球、网球、高尔夫这些运动,你得动脑子想策略,得和对手打心理战。研究就发现呀,在上述的这些运动中,较高的赌注奖励通常会降低参与者的表现。因为这种情况下,高奖励让参与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较难采取与正常情况下一样有效的任务策略。”

李华同学的偷师现场:奖励和优秀表现如何得兼

作为游戏主人公的李华同学悄悄记下了心理汪给策划AB的建议,以期自己在英语作文方面有所突破的同时,收获奖励多多~

1、当解决相对简单、机械、无需过多认知能力的任务时,高奖励措施你值得拥有!

还在为日复一日重复性工作的质量低下而苦恼?还在为流水线生产中提高员工效率而烦心?试试将固定奖励制改为计件奖励制吧!高效率、高奖励、高质量的良性循环,让无聊痛苦变为创收的快乐。例如体测前夕,如果你需要让自己形成仰卧起坐或引体向上的肌肉记忆,你可以考虑达到一定数目就奖励自己一杯奶茶,或允许自己看半个小时的综艺。

2、当面对需要认知能力的任务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内在动机。

没有什么比兴趣和热爱更动人的了,内在动机的提升会让自己的表现更加出色。

如果李华同学痴迷于游戏中名次攀升的快乐与擂台pk的胜利,那么他可以将这种pk机制应用到自己的高中学习中,与自己的小伙伴制定相同的目标,pk学习。此时,猿题库刷榜一或许是一种好选择。李华既充分了解了各种题型,提高了自己的刷题速度,也同时在名次提升中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满足,进而形成热爱学习的良性循环。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人群提升内在动机的特殊方法。

年轻的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一边惺惺相惜,一边共同痴迷于魔法研究……此时,高奖励远不如这种“灵魂充电宝”。

3、奖励分大小,阶段有规划。

可以将自己的计划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与阶段,在每个小阶段设定适宜的奖励,促进良好表现;在每个小阶段均完成后,根据完成情况给自己一份完成度奖励,对表现质量进行强化,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良性循环。

学堂君猛然惊醒,发现游戏中,李华为自己制定了合理的奖励制度,英语作文水平逐渐提高,最终考到了满分,对作文的兴趣愈发浓厚,同时还享有大餐和模型。游戏的名字也已经变成了“李华的幸福人生”。

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经默默打开飘散着墨香的试卷,开始新一轮“喜刷刷”啦?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