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成绩太心焦?需警惕这三种心理状态
作者:京师心育    编辑:dengl    浏览量:199    更新时间:2020-07-27 20:56:51

高考结束到分数出来之前,很多考生会陷入焦急的等待,有三类考生可能会陷入心理危机。第一类是从考场出来就认为自己考的不好的考生,第二类是考完就对网上流传的各种答案,结果自信心受到打击的考试,第三类是认为自己没有达到父母和老师期望的考生。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考生会面考上了和没考上的两种境况,就算考上了涉及到有没有被理想的学校取的情况。考上了但是被调剂到自认为不理想学校的学生和考上了但是没有被调剂进入的学生,有三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

焦虑型心理考生

表现

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经常有挫败感,将高考与前途挂钩,认为高考失利就是未来前景黯淡。他们会反复回忆、寻找、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这种做法会放大痛苦的情绪体验,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带来较强烈的挫败感。与父母、亲戚或朋友交谈时,时常表现出不自信、懊悔的身体语言。

对策

对于上述群体,建议家长、亲戚或朋友尽量避免在其面前问及诸如“考得怎么样?能考多少分?”之类的话,避免其再次放大“高考很重要,问题很严重”的信号。主张通过亲子活动、携友游玩、学习技能、体验工作等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以事情来“挤占”他们“胡思乱想”的时间和空间。

放纵型心理考生

表现

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不很重要、心理比较茫然,他们由高考前的紧张忙碌的生活一下子进入无事可做的闲散状态,其心理的不适主要表现为或失落或放纵。

对策

建议这类考生主动提升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从以前习惯于被安排、被管理的状态中接管自我,与家长、亲戚、朋友一起,借助网络、社会上的优秀资源,对高考成绩公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尝试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考试成绩的估算做两份不同的生涯规划。家长亦要有意识地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当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无法独立地接管自我、控制自我的时候,家长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尤其是长时间表现为放纵的孩子,家长更要及时地介入,防止他们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是步入歧途。

憧憬型心理考生

表现

这类考生自我感觉良好、心理状态较好。

对策

这类考生仍建议利用这段时间来走进社会、体味生活、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基础。

建议家长、考生积极根据自身状态进行调节。某专家说:“一句话,考生要正确评价自己,愉快接纳自己并有节制地放松。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态最重要,高考虽已结束,亦是新的起点。”

三步法疏导

1减压法

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使考生尽快从紧张疲惫的状态下恢复过来。此时最好的减轻消除压力的方法是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可以每天和孩子聊聊天,或者去拜访一些老朋友。这些活动可以使考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平和的生活氛围,也有助于体能的恢复。应该注意的是:聊天或拜访朋友时最好不要询问或讨论有关考试的情况,这样往往很难被考生们接受。尤其当考试情况不理想时,更会加重考生的烦躁情绪。

2疏导法

虽然高考阅卷工作尚未结束,但是每一个考生对自己考试的情况都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考试过程不理想或者发挥失败的考生,家长必须要直接坦率地与考生交流对考试成绩的认识,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因为此时的考生是最敏感的,旁敲侧击、欲言又止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他们性格上、理解力上、或者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些擅长的事务,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表扬,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出失落。

3激励法

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考生,考后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考得不错,家长切忌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谨防孩子过于放纵而丧失积极性。而对考的孩子,家长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其他方面的优点之后,要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缺点和不足,最好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未来行动的规划和具体的计划并马上行动起来,让他们感觉前途仍然是光明的,只要努力,自己同样能成功。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