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愈·成长——丰台七小延期开学期间心理教育工作的新探索
作者:张浩    编辑:kangjj    浏览量:702    更新时间:2020-04-22 15:17:57


本学期开学至今,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都以居家学习为主,由老师们自主设计主题实践活动。

落地的教学,学生的活动大多限于课堂,教师能“看见”,比较容易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有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调整,可是网络教学,师生之间时空相隔,看不到摸不着,教师很难掌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的活动,能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内在力量,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其实就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一份掌控感!从而助力学生思维的撬动,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  

于是,我想到了借助叙事疗法的理念,设计了以案例形式引导学生建构成功故事,聚焦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在书写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力,走出危机,走向成长。

一、“我的成功故事”主题探究活动

1.设计背景:开学之初,考虑到学生居家已有几周时间,不能正常的开学,生活又受限,难免发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这种情况需要为学生尽快调适情绪,找到掌控感,自主从容地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挑战。为此,我设计了“我的成功故事”主题探究活动。
    2
、案例呈现

活动要求:每天(每周不低于三天)记录一件让你觉得快乐或者平静的事,一定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他人的称赞或者让你感动的事情,字数不限,请将故事记在心理记事本上。并填写好心情指数:由低到高分值为0~10

举例 :小华的记录:
2020
26日(星期四) 
   
早饭后,我想接着看昨天的动画片,可是名著的作业还一点没读,我怕读了就想睡觉,可这是作业,还是要完成的,就拿出了名著书,不过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就读五页,读完就看动画片,可是读到5页后,觉得还没那么枯燥,挺吸引人的,就又读下去,不知不觉,读了一个小时。我很开心!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第一,我是有自制力的,我能克制自己的惰性和“玩心“,能克制自己的人才是强大的!第二,我有一个心得:一件事情当你有畏难情绪的时候,也许只是你的想象在吓唬自己,一定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要去做,你会发现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记得有人说过,当你害怕一件事的时候,消灭害怕最快的方法就是去做这件事。

 我的心情指数:

记录前心情指数:6     记录后心情指数:8

 

我以小学生常见的问题为案例,突显诱惑(惰性)和自律互相斗争的心理冲突,最终坚持和自律略胜一筹,进而实现主人公的实际获益,从事件中挖掘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故事以日记形式记录。故事最后设计了填写心情指数,引导学生运用量化的方式觉察自己的心身状态,进而及时关注,积极调适,同时获得成就感,督促学生坚持记录下去。

有位同学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被父母狠批一顿,她很委屈,到自己房间把门反锁上流眼泪,看到了自己的画板,就画起画来,因为专注一晃2小时过去了,心情神奇的变好。我在点评中写到:小作者体验了成就感,也悟出:心情不好时,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很可能成为小作者未来在面对危机时的一个应对策略。

有位同学在新闻中看到:疫情中一位护士陪伴一位老爷爷的故事,老爷爷对生命不再报希望,要放弃治疗,这位护士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宽慰鼓励老人,使得老人又燃起了活下去的愿望,病情一度好转,但最终没能留住老人的生命。护士泪流满面。

小作者说“从小到大哭过很多次,有时是任性,有时是闹,但这一次,是感动的哭了!“

这样的感动,让孩子记录下来,是非常好的爱心教育,孩子知道懂得敬畏珍惜生命,也播种下一颗大爱的种子。

3.原理解析

积极心理学认为,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正面积极的事情上时,我们的情绪也会积极阳光起来,可以大大提升个体的自信,从而提升幸福感。所以让学生记录成功的故事,挖掘故事中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较容易应对。

二、“小升初新起点”主题探究活动

1.设计背景

 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离开熟悉的校园,进入陌生又令人向往的中学校园,很多同学因为不了解中学的情况,感到迷茫,焦虑。疫情期间,他们原有的同伴教育、自然过渡的状态被打破,所以作为心理老师应该帮他们了解即将到来的变化,梳理面临的问题,获得积极正向的社会支持。

2.案例呈现

李明刚升入初一不久,他发现班里没有一个熟人,他感到很孤独;小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最近两次的数学课有时听不懂;常常怀念小学的生活,近来心情沮丧、消沉,睡眠不好。

如果你是李明的朋友,请你给他出主意。请结合自己的经验,帮他走出困境。

要求:网上查找资料,也可访谈学长,与家长交流,整理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写在心理本上。

我设计了一位刚升入初中不久的同学的故事,他遇到了交友、情绪、学习等方面的困惑,这也是很多初中新生常遇到的问题,请学生给他提建议,要求借助网络、电话打破局限进行相关人士的访谈和资料收集。

有的同学在建议时,知道将李明的“问题”正常化,知道要“主动‘出击,还提醒李明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小学时的”老朋友“们倾诉。,

有的同学的亮点为:有鼓励,重点从如何学习角度提建议,提到了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预习,重视课本的学习和理解,这些建议都是很有价值的。

3、原理分析

 “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它们不能孤独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如是说。多数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建立,所以情境式教学非常适合他们。

三、学生参与情况反馈

活动布置并完成后,我从五六年级各选了一个班,进行作业反馈。统计情况如下:

 

班级

实有人数

传成功故事作业人数

传小升初作业人数

完成作业比率

1

33

28


84.8%

3

31

22

19

70.9%  / 61.3%

从作业反馈看,多数同学都认真完成了作业,五年级好于六年级。六年级小升初主题活动反馈率较低,分析原因,部分同学对中学可能有所了解,探究欲望不强,其次,六年级面临毕业,一些同学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排除年级特点,学生作业能按照要求完成。没有出现“所问非所答”或者“跑偏”的情况。对于“案例”形式的主题活动参与热情比较高。

四、几点感受

设计居家线上课程,在遵循纲要的前提下,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当下需求外,我们最容易忽略掉学生的“前概念”。比如小升初问题,有的班主任可能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开展过活动,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还面面俱到上这个课,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目前很多学科都有交叉内容出现。

另外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获益,他们才愿意参与,积极性才高。

之后的线上教学,我会根据学校的要求,将前期的心理辅导方式深入研究、继续推进,做好案例的遴选、编排,讨论题目的设计、梳理,并辅之以针对性的推文,共性问题集中解答,设计小程序问卷等多种形式为同学们做好心理辅导。

版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丰台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
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